台大雲林生活實驗室的雲林駐點團隊目前落腳於虎尾鎮虎尾科技大學育成中心之中,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相關科技新創團隊合作共同探詢高齡適老議題的各方面向。而本次計畫所選擇示範社區之一位於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麻園村位在古坑鄉西南端,呈東西向狹長狀地形,面積約5.01平方公里(麻園社區發展協會,2017)。麻園村是鄉村型聚落之中的散村類型,各戶在村內呈星點狀的分布。其地理位置相對偏遠,對外交通多仰賴省道3號及縣道158乙線,且公共交通班次稀少,或與導致當地人口在近十年持續呈現穩定的負成長有關。按雲林縣戶政資料,麻園村於十年前(2011年10月)人口數曾高達1,201人。可以說,麻園村反映了台灣社會數十年來產業發展下,典型的偏遠農業社區衰退景象:高齡人口聚集、交通相對不便、居住人口數漸減等。
於此同時,近來麻園村亦逐漸成長出不同的社區捲動型態。由農村發展基金會發起的「村史撰寫計畫」,在農委會的支持之下,匯集了古坑鄉圖書館前館長、麻園村長及村民等人共同透過家訪、蒐集老照片追溯與紀錄麻園村的村史。此外,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與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志工共同在本村裡推動的「參與式預算」計畫自2020年開始推動,透過密集的家訪、社區會議等方式緩慢擾動社區,促進村民對於社區公共事務之關心、凝聚村民向心力。
於此同時,近來麻園村亦逐漸成長出不同的社區捲動型態。由農村發展基金會發起的「村史撰寫計畫」,在農委會的支持之下,匯集了古坑鄉圖書館前館長、麻園村長及村民等人共同透過家訪、蒐集老照片追溯與紀錄麻園村的村史。此外,由雲林縣參與式民主協會與古坑國際心靈生態村志工共同在本村裡推動的「參與式預算」計畫自2020年開始推動,透過密集的家訪、社區會議等方式緩慢擾動社區,促進村民對於社區公共事務之關心、凝聚村民向心力。
麻園村的傳統聚落共有五處,分別為麻園、中洲、東耕、中和、平和(圖3)。本次計畫選擇之示範社區聚焦於本村之中最大的兩個聚落,分別為麻園聚落(舊名「本庄」)與中洲聚落(舊名「中洲仔」),探討其典型家戶型態、社區空間、移動議題所衍伸出來的高齡照護與生活課題。

麻園村五大聚落分布圖。本團隊繪製。
麻園聚落
麻園聚落,在地人習慣稱為「本庄」,位於大湖口溪以東。聚落中村民主要以農為業,主要作物類型為柑橘類作物。村要的生活圈與古坑市區、古坑崁頭厝聚落、斗六市區等較為緊密相關。許多在地的公共知識份子居住於此,例如520運動的發起者林國華先生的故居便位於此處。此外,本村的重要文史古蹟如荷蘭時代的古井、早期的菸樓等亦位於麻園聚落之中。在荷蘭古井的對面是本聚落目前唯一的雜貨店,時常可見在地居民在雜貨店前歇坐談話。由於麻園聚落並沒有活動中心,辦在麻園聚落內的社區活動便會選擇麻園王公廟作為活動舉辦地點。本聚落的主要聯外幹道為雲林194縣道,麻園村的王公廟便位於此道之側。
經本計畫田野調查後所繪製之麻園聚落地圖。本團隊繪製。
中洲聚落
中洲聚落,在地人習慣稱「中洲仔」,位於大湖口溪以西。村民主要的生活圈與西側的斗南與南側的鄉鎮較為緊密,包含斗南石龜里、阿丹里等,往南則會前往古坑崁腳村的崎崙尾聚落、嘉義縣大埔鄉後湖仔聚落。就醫選擇上,可能會往斗六,也有受訪村民會前往鄰近縣市的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而中洲聚落的村民以竹子為主要的作物。聚落內的主要幹道為雲林188縣道,全村唯一的社區活動中心與兩間雜貨店皆位於188縣道上。其中一間雜貨店位於雲林188縣道與雲林188縣道之一的十字路口,為村中居民聚集談話交流的重要空間。
經本計畫田野調查後所繪製之中洲聚落地圖。本團隊繪製。